頌曰∶何首烏,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在處有之,嶺外、江南諸州皆有,以西洛、 嵩山及河南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墻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薯蕷,而不光澤。生山谷灌叢、山坡林下、溝邊石隙。產陜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四川、云南及貴州。其塊根入藥,可安神、養血、活絡,解毒(截瘧)、消癰;制首烏可補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補肝腎,是常見貴細中藥材。
【別名】首烏、地精《何首烏傳》,赤斂《理傷續斷方》,陳知白《開寶本草》,紅內消《外科精要》,馬肝石、瘡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綱目》,夜交藤根《藥材學》,黃花污根、血娃娃、小獨根《云南藥用植物名錄》,田豬頭、鐵稱陀《中藥志》,赤首烏、山首烏、藥首烏、何相公《中藥材品種論述》。
性味歸經
何首烏-植物及藥材(圖3)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喔蕽?,微溫。
①《何首烏傳》:“味甘,溫,無毒?!?
②《開寶本草》:“味苦、澀,微溫?!?
③《本草匯言》:“有微毒。入通于肝,外合于風,升也,陽也?!?
④《綱目》:“足厥陰、少陰藥也?!?
⑤《本草經解》:“入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
⑥《本草再新》:“入脾、肺、腎三經?!?
編輯推薦
功效主治
何首烏有明顯的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發、安神、止汁等功效。用于血虛,頭昏目眩,體倦乏力,萎黃;肝腎精血虧虛,眩暈耳鳴,腰漆酸軟,須發早白;高血脂癥。 何首烏可入藥,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二經據《本草綱目》載:何首烏能“消瘰疬、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心氣,黑須發,悅顏色。久用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女產后及帶下諸疾。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好中醫可用何首烏配制諸多良方,治愈諸多疾病。 內服可治血虛、眩暈、耳鳴、失眠、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關節酸痛、夢遺滑精、、崩漏帶下、久痢、高血脂、慢性肝炎、皮膚瘙癢。生何首烏可潤腸通便、解毒、淋巴結核。其次,用何首烏葉治病,療效也很好。
概述
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1.骨軟風疾(腰膝疼痛,何首烏-原植物遍身瘙癢,行步困難)。用何首烏(以有花紋者為最好)、牛膝各500克,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曬干,搗爛,加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招姆?,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處)。用何首烏末,姜汁調成膏涂搽,搽后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烏末,調唾液,封臍上。
4.腸風下血。用何首烏100克,研為末。每服10克,飯前服,米湯送下。
5.破傷血出。用何首烏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疬結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烏根洗凈,每日生嚼,并取葉搗爛涂患處。
7.癰疽毒瘡。用何首烏不限量,在文武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開幾次后,存酒,隨時飲用;取藥渣焙干,研為末,以酒煮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病愈后,藥可常服。
8.大風癘疾。用何首烏(以大而有花紋者為好)500克,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復蒸、曬數次,加胡麻200克,再蒸再曬,研為末,每服10克,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癬。用何首烏、區葉等分,水煎濃湯洗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烏莖、葉煎湯洗浴,也有效。
臨床應用有生首烏和制首烏之別。生首烏能解毒,消癰,潤腸通便。主治瘰瘍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制首烏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主治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F代中醫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高脂血癥。
生制首烏性味相同,功效主治不同。實驗表明其成分、作用毒性均有差異,生首烏經炮制后所含結合型蒽醌可轉變為游離型,因而生首烏有輕度瀉下作用而制首烏則無;生首烏有明顯毒性而制首烏毒性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