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6月10日訊 近日CFDA發布了《總局關于12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對12家生產不合格中藥飲片的企業給予了整改或立案調查等不同懲罰措施。而早前CFDA發布的《2016年度藥品檢查報告》顯示,2016年總局共收回了172張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證書。其中涉及中藥飲片的有81張,占比高達47.6%。
在醫藥行業中,大多數醫藥人對于中藥飲片市場并不感冒,甚至會有些人帶著鄙夷的眼光談論。但是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已經從2011年853.7億增長至2016年的1956億元,4年復合增速19%,增速領跑醫藥工業各子行業。
一方面監管部門對中藥飲片行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整頓;另一方面市場前景廣闊,按照廣證恒生證券的分析,中藥飲片市場2017年依然會保持19%的增速,到2018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將超過2700億元。
面對如此增速市場及政策帶來的變局,意味著一個巨大的行業機會到來。監管力度加大,國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讓之前小散亂的中藥飲片領域走向規范化,讓質量難以達標的小企業出局。隨著小散企業的淘汰,為正規軍的進入創造了一個絕佳機會,正如一位正準備在中藥飲片領域發力的企業負責人向E藥經理人所說的那樣,“由于此前監管不嚴,以至于市場混亂,很多小企業為了獲取市場,以次充好,低價競爭,但是現在不行了,正是我們大企業進入的時候,雖然價格高點,但是質量有保障?!?
雖然外界對于中藥飲片的市場發展關注不多,但是市場涌動,一大批中藥巨頭企業已經悄然展開了在中藥飲片的布局,準備搶奪中國醫藥領域較為容易拿下的一塊蛋糕??得浪帢I因中藥飲片的全線布局已經進入了千億市值俱樂部,誰會是下一個中藥飲片的巨頭?
1、入局者和出局者
過去,國內中藥飲片企業數目眾多,行業集中度極低。有數據顯示,國內年銷售額不足億元的中藥飲片企業占據70%,即便是康美藥業這樣的絕對龍頭其市場占有率也僅有2.4%。
隨著監管趨嚴,新版GMP認證、飛檢對藥企生產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小型的質量難以達標的企業企業勢必面臨淘汰。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已經有160多家企業被收回中藥飲片GMP證書,慘遭淘汰,而未來將會有更多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折戟沉沙。
而這正是有實力的大企業進行整合的大好機會。目前國內規模較大、布局產業鏈上游的中藥飲片企業除了行業龍頭康美藥業外,還有紅日藥業、香雪制藥、太龍藥業等。
國內中藥飲片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康美2016年市場占有率為2.4%,近幾年其擴張步伐明顯。根據公開資料,康美已經在廣東、北京、四川、安徽、上海等地進行收購布局,預計未來將繼續加大全國布局,在當地自建生產基地或收購當地有規模生產企業,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香雪制藥幾年前開始進軍中藥飲片,近幾年的擴張步伐加速,不斷加大整合中藥資源,加快中藥飲片產業鏈并購。此外,為開拓華南地區中藥飲片市場,還建設香雪智慧物聯中藥配置中心和廣州飲片物流基地,全面布局“互聯網+物聯網+傳統中醫藥”,大力開拓醫院終端。
同時也能看到,包括工業企業天士力、商業企業九州通、瑞康制藥等已經紛紛在中藥飲片領域布局,通過內生和外延兩方面不斷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材對于中藥飲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質量控制的源頭,也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近兩年,中藥材的質量和資源控制一直是業界關注和熱議的重點。因此,眾多企業在布局產業鏈時,原材料也成為他們的布局重點,康美、香雪等企業都擁有中藥材基地。
以康美為例,該公司已建中藥材基地5萬畝,先后在全國各地投資建立50多家涵蓋藥材種植、中藥材交易市場、現代物流中心和產業基地等業務的企業。還打造了“智慧藥房”,已在廣東、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全面推進落地,與全國100多家醫療機構簽約,并不斷推廣助力提升市場占有率。
2、拐點已至
高增速的背后必有其因。實際上,多年以來,中藥飲片行業在我國一直受政策保護。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雖然經多次修訂,但均明令禁止外商投資“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的生產”,并且禁止出口“中藥飲片炮制技術”。
更重要的是,在近幾年的新醫改進程中,中藥飲片的特殊地位給了其更多快速增長的機會。尤其在醫藥行業被認為進入寒冬的近兩年,中藥飲片也以其獨特的地位避開了所謂的“寒冬”。
根據廣證恒生等有關研究機構的分析,中藥飲片至少在三個方面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一方面,為推進醫藥分開、破除以藥養醫,國家政策要求2016年起各醫改試點公立醫療機構陸續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加成”制度,并要求2017年9月底前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而中藥飲片是唯一被排除在政策之外的藥品種類,仍然享受藥品加成。
廣證恒生分析指出,醫療機構在“零加成”政策的實施下,利潤大幅減少,而中藥飲片作為這個例外,會成為醫療機構減少損失的一個重要關注點,會增加中藥飲片的使用量。事實上,有研究機構對對部分率先實行零加成政策的醫院進行調查發現,政策實行后中藥飲片使用量同期增長30%以上。按照這個邏輯,隨著藥品零加成政策的全面鋪開,中藥飲片在醫療機構的使用量大幅增加的前景可期。
另一條值得注意的政策利好在于,在公立醫院降低藥占比的政策環境下,中藥飲片同樣被排除在外。按照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要求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不被計入藥占比的中藥飲片,作為中成藥和一些化藥的替代品將受到利好。IMS Health數據顯示,目前中藥飲片在醫院藥品中占比僅有4%,相比于西藥81%、中藥的15%。降低藥占比政策對于化藥、中成藥使用的限制,將為作為其替代品的中藥飲片帶來積極作用。
此外,2017醫保目錄嚴格限制中藥注射劑,估計將使中藥注射劑大品種銷售額至少減少88.14億,中藥飲片作為替代品將受積極影響。
分析指出,在零加成、降低藥占比和新版醫保目錄的共同作用下,中藥飲片行業將迎來增速拐點,預測2017年中藥飲片增長將超過19%,2018年增速將達到17%。再加上監管部門對于中藥飲片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對企業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行業整合不斷加速,主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機會已經到來。